腸道細菌隨「食」改變
素食和葷食造成腸道細菌大不同,而且改變速度超乎想像!
撰文/費特曼(Rachel Feltman)
翻譯/鄭方逸
不但人如其食,就連在我們體內生活的細菌也深受我們飲食的影響。
長久以來,微生物學家就知道不同飲食會促成不同的腸道菌落,而最新研究顯示,改變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議。根據一項近期研究的結果顯示,我們的飲食如果劇烈改變,體內的菌落也會在幾天內就發生明顯變化。
研究人員把受試者按飲食型態分為兩組:一組以動物性產品為主食,例如肉類、蛋類和乳酪;另一組則以蔬食為主。受試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系(microbiome)幾乎馬上反應。舉例來說,動物性飲食會抑制能分解植物澱粉的微生物數量,同時增加耐膽汁細菌的數量(膽汁有助於脂肪分解)。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系教授張(Eugene Chang)說:「我們原本以為菌落改變會花上好幾天、好幾週或好幾年,但其實這個過程幾個小時內就開始了。」
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大衛(Lawrence David)是杜克基因組科學與政策中心的助理教授,他指出,菌落快速改變的現象對原始人類非常有用。掠食者的飲食種類是否豐富多樣,取決於當時可得的食物來源,而微生物群系的適應能力則可確保人類吸收最多的營養。大衛和同事把他們的發現發表在《自然》中。
然而微生物並非全然有益。動物性飲食的受試者,體內的沃茲沃斯氏嗜膽菌(Bilophila wadsworthia)顯著增加,這種細菌會在小鼠身上引發結腸炎。但大衛也警告,我們不能因此就急著提倡要改變成何種特定飲食,他說:「我們知道,有些人會斷章取義,主張某種飲食型態優於其他。因此我們必須強調,單就這項研究結果無法幫助我們評判哪些飲食比較健康。」
科學人2014年第146期4月號